如果你问我最敬佩的人是谁,是明星,老师,同学,还是其他。但我的回答是,我最敬佩的人叫苏轼,世称东坡先生。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,不论岁月之多艰,在历史的长河中东坡先生一直向外散发出耀眼的光芒。
他是以为政治家,书法家,文学家,哲学家,诗人,老师,父亲,丈夫,但仅凭这些却远远不能表达出东坡先生。他是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中对亲人的思念,是“回首向来萧瑟处。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”中游子的潇洒,也是“孰迎我们,孰馈我田。已矣奈何,泪尽目干”中对亡妻的思念。
东坡先生是极为豁达的,纵使在乌台诗案中遭遇挫折,被贬迁徙,不变的是他-中那颗赤子之心,你看,东坡先生来到黄州,会对猪肉发出“贵者不解吃,贫者不解煮”的感慨,东坡肉流传至今,到了岭南,因为一个美丽的误会,会有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的心境,他从不因困境而失去信心。
东坡先生重视民生,他做到了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。在徐州治水,在杭州修堤,他做过的事百姓会即在心中,所以苏轼在调任时濛濛细雨,百姓撑伞相送,“料峭春风吹酒醒,濛濛细雨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”我想,东坡先生当时一定不是孤独的,他的后面有无数的人将他从失败中扶起,有无数人会记得他的功绩。
苏洵在给苏轼取名时,写了一篇文章叫《名三子说》,里面写道,车子有轮,轮是有用的,轮上有车幅,车幅是有用的,车上有车盖,车盖也是有用的,但有一个小部件好像无用,叫做轼,就是车子前方有一个横木,有时候车子颠簸比较厉害,就以横木支撑,大多情况下横木没什么用,可是如果少了那根横木,车子的结构便不完整了。苏洵希望苏轼为人老老实实,不过于锋芒毕露,安守本分,将才华憋到肚子中,一点点渗出。而弟弟苏辙呢,辙是车轮的印,举行汽车比赛跟辙无关,车跑太快掉到沟里也与辙无关,苏辙性格沉稳,所以苏洵希望苏辙能够像车印一样处理好祸与福的关系。
知子莫若父,苏洵预判了两个儿子的人生道路,苏轼因才华太高,说的太多而遭人嫉恨,但这才是苏轼的魅力所在,至今我们才有一位豪放派大家,苏轼的身上,自有一股不拘礼教,开阔进取的卓然之气。这恰好是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所缺乏的。
无论如何,是非功过留于后人评说,现世的喧嚣传递不到那个风华绝代青年的耳边,只有在诗集上加以怀念,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引领者。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,我也坚信这一点,因为,苏轼可是我最敬佩的人啊。